「科學一分鐘」

本學年「科學週」之主題「生活中的科學」中的學生活動「科學一分鐘」,是透過6個科學小遊戲,讓同學認識遊戲背後的科學理論概念,並希望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發掘科學智識,身體力行,延續教育的學習成果。


1. 一柱擎天

玩法 : 參賽者需要搭起4個膠樽,而每一個膠樽高12寸,頂部只有1寸闊。搭起2個膠樽不容易,搭起3個膠樽十分困難 ,搭起4個膠樽幾乎冇可能。
理論 : 遊戲難度取決於參加者是否適當放膠樽的重心,令其維持在狹窄的膠樽底部面積內。膠樽的重心點必須在其底部面積內,才能平立,不會倒下來。如果重心點移開了並不在底部面積內,膠樽便會傾側並倒下。
若沒有在60秒內完成任務,可能會被淘汰。
image11

2. 人體大革命

玩法 : 參賽者需要將消化系統的幾塊的拼圖成功。當中需要考驗你基本的人體的結構。
理論 : 消化系統是多細胞生物的用來進食、消化食物、獲取能量和營養、排泄剩餘癈物的一組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攝食、消化、吸收、同化和排遺五大用途。攝食主要是食物經過口腔進入消化道的過程。消化主要透過食道、胃將食物分解,將食物的體積減少,分解成細小及簡單的分子。吸收主要在小腸及大腸吸收已消化和可溶的簡單食物的分子進入循環系統。同化是細胞吸收食物分子,用於新陳化謝。排遺是指不能消化的物質以糞便形式排出體外。 若沒有在60秒內完成任務,可能會被淘汰。
image11

3. 神龍擺尾

玩法 : 參賽者會利用縛在身上的搖搖,將汽水罐打掉。
理論 : 由於人的身體產生有規律的擺動運動,導致搖搖受到一個策動運動的作用而產生單擺運動。但參賽者要配合搖搖的自然擺動頻率,才能形成共嗚現象,使搖搖產生大幅度的擺動。
小貼士: 參賽者的動作盡量不要忽快忽慢,要配合搖搖的擺動頻率,使搖搖的擺動幅度漸漸增加。 若沒有在60秒內完成任務,可能會被淘汰
image11

4. 旋轉360

玩法 : 參賽者需要將一個已裝有半滿的水樽拋起最少旋轉一週後(即360度),垂直降落在桌面上。
理論 :使水樽落在桌面後不會掉落,必須要令水樽的重心點着陸時保留在狹窄的水樽底面積的範圍內。若果水的重心點不在水樽底面積的範圍內,水樽便會傾倒。
因難以估計水樽的轉動,水的重心點在着陸時容易掉出水樽範圍以外,使水樽會失去平衡。 若沒有在60秒內完成任務,可能會被淘汰
image11

5. 鉛筆彈彈

玩法 : : 參賽者要嘗試將鉛筆反彈,彈入排成一行的玻璃杯入面。
理論 : 由於受到一個轉動體運動(指將筆反彈後的其自轉的動作)及拋物體運動影響(指筆反彈後其重心點以拋物線路徑移動到玻璃杯入面)。當中過程涉過兩個物理運動,令到整個反彈軌跡不可準確地預測,使參賽者難以將鉛筆反彈入玻璃杯入面。
小貼士:只要將轉動體運動變得較少,拋物線較短,你就可以粗略估計施加多少力量,從而更容易將鉛筆反彈,彈入排成一行的玻璃杯入面。
若沒有在60秒內完成任務,可能會被淘汰。
image11

6. 變色任你點

玩法 :要考驗你對化學實驗的基本認識,所以測試你如何將7枝容量瓶內的液體同時在1分鐘內成功變色。每一枝容量瓶內液體被搖晃時都會變色,顏色只能維持大約11秒。
理論 : 由於受到一個化學平衡影響的,大部分化學反應都是可逆反應,勒沙特列原理是一個敘述化學反應平衡的原理
西元1888年,法國化學家勒沙特列(Le Chatelier)提出通則:在一達平衡的反應系中,若加入可影響平衡的因素(濃度、溫度、壓力),則平衡向抵消此因素的方向移動,到重新達成新的平衡為止。當達到達某狀態時,正反向反應速率相同,此時由外觀來看,反應似已靜止,這種狀態即稱為達到此反應的平衡狀態(equilibrium state)。
若沒有在60秒內完成任務,可能會被淘汰。

image11 image11

活動相片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