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分享節錄︰

 

7A 黃偉康

其次,就是在同一天中探訪聖安娜之家的時候,那一次是引發我最多思考的地方。過程中我不斷反思為甚麼住民們有勇氣活下來,直到後來一位同學在分享會中提到一個觀點──我們不是住民,我們怎能了解他們呢?「子非魚,焉知魚不樂」不要凡事以自己為中心出發,這是我其中的得著。

7A 蘇英偉

在這五天內有機會融入大自然,於阿里山上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旭日初升,令我被大自然的壯麗深深感動,充滿活力、生氣勃勃的一天開始了,迎接我們的是一棵又一棵的千年古樹,雖然之前亦聽說過台灣有不少這些巨木、神木,但親眼看見時的震撼,實非筆墨所能形容。除了內心產生了對大自然的驚嘆,同時亦令我反思環保和保育的重要,相信要有對自然有尊敬愛護的心,才可一直保護這一片美麗的樹林,希望人類可在都市化、現代化的同時,可以繼續保護一些由前人保留下來的一些重要的遺產。

 

7B 麥子峰

最後是探訪聖安娜之家,起初,看見一群完全殘障的陌生人真的有點手足無措,但在職員的協助下我也開始放下成見接觸他們和照顧他們用膳。當中讓我最大反思的是職員們無私的愛,看見的是人間有情,為了照顧這群殘障人仕,他們放棄高薪厚職,也從不計較任何得失,只希望盡自己的力量幫助這群殘障人仕。

 

7A 袁嘉樂

然後的是最叫人難忘的體驗,當天我們一行人到一個殘障人仕的居住處,聖安娜之家,當到達此地時,我們都被這情境嚇怕了,起初老師要求我們表演及照顧他們,但顯然,我們各人都感束手無策。雖然這些室友無法用言語告訴我們他們的所想,但彼此還是有一種無法用文字形容的交流,他們的眼神、手指與我們的觸碰都表達了他們的感覺,十分難忘。事後離開時,雖說各人都像是放下了重任般的釋懷,但實實在在的體會卻深深刻在心中,這得要靠自己心中的默想及與人交流中獲得真真正正的心靈進步。此外,我亦要祝福及感謝這些在聖安娜之家無私服務的偉大的義工及各人員,好使他們可以健康快樂地生活。

 

7B 高玉水

第一天,我們到楊生活動中心休息,得到中心的神父,修女和鄒族原住民母女的熱情招待。鄒族母女為我們燒烤,並烤了很多他們專以招待客人的「鄒族魚」。神父說如果不吃他們為我們烤的魚,他們覺得自己對客人招呼不周,縱使神父不向我們說道,我們也不停地吃他們烤的魚,因為這些「鄒族魚」實在太美味了!我們一邊燒烤一邊放開懷地唱歌,從來沒有感受到如此放懷,高聲地唱歌,好像把城市中的束縛完全解脫,把壓力一一從歌聲之中解放出來。

 

7A 鄭坤杰

聖安娜之家是照顧一些智能有障礙,沒有照顧自己能力的人。當我們入到聖安娜之家,同學們都被那場面震懾住。我們眼前的,是一個個智能有障礙的人士躺臥在輪椅上,有些更被綁起來了。我們不是第一次見到這類人,但是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同學們都顯得手足無措。

首先,我們為他們獻唱了幾首簡單的歌曲和校歌,然後經在場工作人員指導下,開始餵他們進食午餐。一開始的時候,我很怕自己會弄痛那給我餵的朋友,有時他會痛苦地大叫、有時把餵給他的水都吐出來、有時伸開雙手,好像想從輪椅釋放出來。我會想,他們的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新的一天象徵的不是新的希望,而是昨天的痛苦。

他們生命的意義,或者,我們人生的意義,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尋找,亦不是一言兩語可以解答。但無論如何,他們堅強的活到了今天,亦是我們香港的青少年最應該學習的地方。

 

7A 陳明揚

另外,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探訪「聖安娜之家」的院友。那裡的院友一出生,身體便有便有缺陷,他們甚至連生存基本的進食亦有困難。在服務期間,我被派遣了去餵他們食飯。過程當中,我學會了感恩,我慶幸自己能呼吸,能活動自如,能自由進食,這已經是一種幸福。在服務之後,我深深感受到被服務的並不是那些院友,而是我們。他們以一種用「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方式教導我們生命的可貴,相比起他們的遭遇,我們生活上遇到的煩惱可謂微不足道,更何必為這些瑣事而選擇輕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