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及道德教育科工作計劃大綱(2023/2024)

  1. 目的

宗教及道德教育科(中一至中六,必修科)

讓學生能夠:

  1. 認識福音真理,藉以啟迪學生認識基督、體驗及實踐福音精神;
  2. 體驗福音的喜訊,建立積極人生觀及對人對事的尊重與欣賞;
  3. 對宗教和道德問題作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斷;
  4. 在靈性、道德及社會方面的觸覺有所提升;
  5. 學生抱持積極的態度與其他宗教信仰者交往,並尊重他人信仰的權利;
  6. 透過本科學習,了解校訓精神。

 

倫理與宗教科(中四至中六,高中選修科)

讓學生能夠:

  1. 認識基督宗教;
  2. 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
  3. 對宗教和道德問題作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斷;
  4. 提升在靈性、道德及社會方面的觸覺;
  5. 抱持積極的態度與其他宗教信仰交談,並尊重他人信仰的權利。

 

 

  1. 注意事項
  1.  
    1. 強項
    2. 本科多個課題(價值觀教育及倫理)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一般容易引起學生興趣及參與課堂;
    3. 已舉辦多年跨學科或服務體驗學習,本年度將與更多學科合作,顯示不同領域老師認同宗德科與多科學習有連繫;
    4. 學校與堂區相鄰,在禮儀準備及邀請神職人員協助時,都較容易得到支援;
    5. 學生在本科的摘錄筆記、考試反思、課前準備已恆常化;
    6. 教師具專業知識,經驗豐富,對學生及教學均有熱誠;
    7. 個別教師具任教不同級別及設計六級縱向校本自編課程的經驗,有助推動學科在新課程框架要求下的發展;
    8. 教區中學聯校常有互動,特別在聯校中六模擬試方面,對本校文憑試考生起一定指標性作用(去年有全港三分一應屆倫宗科考生參加[註:全港倫宗科考生包括選讀其他宗教考生,故此,模擬試(選基督宗教卷)的參考價值非常高]);有助公開試前再訂更貼身的應試策略;
    9. 科組老師能與時並進,已能掌握電子教學、網上平台及電子學習社群的應用;
    10. 科組老師經常自我增值,了解本科的最新發展,並時與科內同事分享所學,增強本科人員的整體實力,對教學有一定幫助

 

 

2.2

  1. 學生的自發學習及探索精神有待進一步提升(校外評核建議);
  2. 學生在學習社群中的分享及協作元素有待進一步提升;
  3. 學生的價值觀受社會風氣及同輩影響,部分學生認為本科所教授的某值觀已過時或過於保守,對價值觀培育是一項挑戰;

2.2.4 不少修讀倫宗科的學生的中文書寫表達能力有待改善;

2.2.5 科任老師身兼多職,對照顧學生學習差異感到吃力

 

  1. 目標
    1. 提升公開試成績
    2. 回應關注事項(一)(I):善用學生學習社群,加強學生之間的協作及延伸學習
    3. 回應關注事項(一)(II):舉辦更多跨科組的全方位學習,提供學習場景學生展現綜合學術潛能
    4. 回應關注事項(二)(II):學生能關愛社群,培養同理心
    5. 推行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

 

 

 

  1. 計劃項目

文字方塊: 上學年的回饋與跟進:
- 上學年發現各班的電子學習社群推行有頗大差異,而新一年適逢再有人事變動,故在老師培訓及電子學習社群常規建立方面需要作適切更新
- 為提升倫宗科學生應試信心,上年度建議擬積極考慮跨級協作學習的可行性;並邀請師兄回校分享成功進步的經驗
- 去年招標的「宗教藝術設計(苦路)及靈修」計劃,現已正名為「全方位生命文化課程」。中標的機構在暑假前的設計工序有一些情況,至本計劃編寫時仍未開展原定的宗教裝置工程;上學年終檢討建議積極與中標機構商議可否把項目二的部分內容(教師部分)優先實施
- 上學年檢討建議各級生命馬拉松活動作不同的優化行動:中一飢饉午餐可考慮開放給更多的其他級別學生參加;中二及中三級的相關課程實施時間盡可能提早,好能有足夠時間作延伸討論及深化相關正面價值;中二級在活動實施前宜更詳細向家長解釋科組活動理念,爭取家長的合作,令學生能達到此科組學習活動的目的




 

 

 

 

 

 

 

 

 

 

 

 

 

 

 

 

()    

目標

策略

七個

學習宗旨

時間表

成功準則

評估方法

負責人

所需資源

(請詳細列明)

回應關注事項(一)(I):善用學生學習社群,加強學生之間的協作及延伸學習

  1. 優化宗德科各班使用電子學習社群的情況,以班本表揚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延伸學習。同時,鼓勵新舊老師參與相關的電子教學培訓以增強本科實施計劃的總體能力。

語文能力、

共通能力、

資訊素養

 

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

  1. 學科自評問卷調查有關數據達3.0。
  2. 每位老師每班每學期至少一課要求學生進行課前準備、課後鞏固或網上互動學習。
  3. 每位老師全年最少參與一次相關的電子教學課程/工作坊,並在級備課時分享成功點子。
  4. 年終總結數據時,學生在電子學習社群的參與度比年初有增長。

1. 學科自評數據

2. 網上學習社群作品紀錄

3. 老師參與相關工作坊/ 課程CPD紀錄

翁詠雯、陳鳳詩、邵淑韻、李嘉敏、何穎璇

0

  1. 為提升倫宗科學生應試信心,積極建立高中實體或電子跨級學習社群(不限形式),並邀請師兄回校分享成功進步的經驗。

生涯規劃、

語文能力、

共通能力、

(資訊素養)

 

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

  1. 學科自評問卷調查有關數據達3.0。
  2. 倫宗科拿2級成績的學生達70%。
  3. 全年有不少於三次的跨級學習社群活動。
  4. 全年至少一次邀請師兄回校作相關分享。
  5. 教師觀察學生間協作質素有所提升。

1.學科自評數據

2.公開試成績

3.跨級學習社群活動紀錄

4.師兄回校分享紀錄

翁詠雯

0

 

()    

目標

策略

七個

學習宗旨

時間表

成功準則

評估方法

負責人

所需資源

(請詳細列明)

回應關注事項(一)(II):舉辦更多跨科組的全方位學習,提供學習場景學生展現綜合學術潛能

 

  1. 透過外間機構提供宗教裝置及培育課程,與視藝科及輔導組合作「全方位生命文化課程」(舊簡稱為「苦路計劃」),讓同學反思苦路及生命的意義,並應用跨科技能面對人生挑戰

健康的生活方式、

共通能力、

語文能力、

資訊素養

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

  1. 相關宗教裝置得以完成。
  2. 相關的培育課程教師部分得以先行開展。
  3. 75%學生認為學習活動有助他們了解向耶穌學習走苦路的正面意思,建立積極正面的價值觀。
  4. 活動反思能顯示學生透過相關活動探索有關苦難的意義及提升個人面對不如意事的能力。

 

 

  1. 實體新宗教裝置
  2. 課程開展紀錄(會議紀錄)
  3. 問卷調查
  4. 學生反思
  5. 老師觀察

翁詠雯、陳鳳詩、邵淑韻、李嘉敏、

何穎璇

$400,000

全方位學習基金

  1. 與宗教組、中史科、公社科及中文科合作,透過跨科活動和課程內容,從不同角度深化學生的價值觀培育

 

共通能力、

語文能力、

國民和全球公民身份認同

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

1.75%學生認為相關學習活動有助他們建立積極正面的價值觀。

2. 活動反思能顯示學生透過相關活動強化個人與他人的關係,並願意多貢獻自己,建立團體。

1. 問卷調查

2. 學生反思

3. 老師觀察

翁詠雯、陳鳳詩、邵淑韻、李嘉敏、

何穎璇

 

 

  1. 配合校方計劃,與宗教組合辦境外學習團(澳門朝聖),讓學生體驗學科所學,綜合並延伸學習。

共通能力、

語文能力、

國民和全球公民身份認同

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4月外出,其他時間為準備及鞏固期)

1. 75%參與學生認同學習團有效協助他們綜合並延伸科本知識。

2. 透過認識傳教士來華傳教事跡,80%學生認同自己更有責任建設家園。

1. 問卷調查

2. 學生反思

3. 老師觀察

翁詠雯、陳鳳詩、邵淑韻、李嘉敏、

何穎璇

$30000

 (澳門學習團)

 

()    

目標

策略

七個

學習宗旨

時間表

成功準則

評估方法

負責人

所需資源

(請詳細列明)

回應關注事項(二)(II):學生能關愛社群,培養同理心

  1. 優化初中各級「生命馬拉松」學習體驗籌備功夫,包括加強與家長溝通和及早實施課程以深化相關學習的價值觀;培養學生關愛社群和對弱勢社群的同理心。

共通能力、健康生活方式、

國民和全球公民身份認同

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

1. 服務活動反思能顯示學生認同相關活動有助提升學生的關愛文化和同理心。

2.  75%學生和老師認為相關的服務活動能培養學生關愛社群及培養同理心。

3. 中二級學生的參與度比去年有增長。

4. 學生在活動的反思質素有所提升。

 

1. 問卷調查

2. 學生反思

3. 老師觀察

4. 會議紀錄

翁詠雯、陳鳳詩、邵淑韻

中一邀請講者費用

($1000-2000)

 

 

  1. 財政預算

 

  • 目號碼
  •  
  • (HK$)
  • 目名稱(會計用)
  1.  

購買教具、教材及教師用書

  1.  

 

  1.  
  •  
  1.  

 

  1.  
  •  
  1.  

 

  1.  
  •  
  1.  

 

  1.  
  •  
  1.  

 

  1.  
  •  
  1.  
  1.  
  1.  
  • (苦路)及靈修
  1.  
  1.  

 

  •  
  1.  

 

 

六. 本組成員

翁詠雯老師(科主任)                 陳鳳詩老師                邵淑韻老師                李嘉敏老師                何穎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