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計劃
| | |
|
宗教及道德教育科工作計劃大綱 (2020 / 2021)
一. 目的
宗教及道德教育科(中一至中六,必修科)
讓學生能夠:
- 1認識福音真理藉以啟迪學生認識,體驗及實踐基督精神;
- 2體驗基督的喜訊,建立積極人生觀及對人對事的尊重與欣賞;
- 3對宗教和道德問題作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斷;
- 4在靈性、道德及社會方面的觸覺有所提升;
- 5學生抱持積極的態度與其他宗教信仰者交往,並尊重他人信仰的權利。
倫理與宗教科(中四至中六,高中選修科)
讓學生能夠:
- 6認識基督宗教;
- 7對宗教和道德問題作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斷;
- 8提升在靈性、道德及社會方面的觸覺;
- 9抱持積極的態度與其他宗教信仰交談,並尊重他人信仰的權利。
二. 注意事項
- 1 強項
- 1.1 本科倫理部份的性質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一般較容易理解及主動發問,課堂較為互動;
- 1.2 已舉辦多年跨學科或服務體驗學習,累積了經驗將倫理生活化;
- 1.3 學校接近堂區,可開拓空間互相合作,有助學生了解天主教信仰;
- 1.4 學生在本科的摘錄筆記及考試反思常規已恆常化;
- 1.5 教師具專業知識及態度,對學生及教學有熱誠;
- 1.6 教師具任教不同級別的經驗,主動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推動學科發展;
- 1.7 教區學校網絡及本校的視聽及其他教學資源庫提供豐富倫理與生活教學材料。
- 1.8 科組同事能與時並進,初步掌握電子教學及網上平台的使用。
- 2 弱項
- 2.1 學生的自發學習及探索精神有待進一步提升(校外評核建議);
- 2.2 學生對時事的觸覺有待進一步提升;
- 2.3 學生的價值觀受社會風氣及同輩影響,需不斷了解及在教學焦點上作調整。
三. 目標
- 1 提升公開試成績。
- 2 回應關注事項(一)(I):强化課程規劃內培養學生終身自學素養的安排。
- 3 回應關注事項(一)(II):深化電子教學計劃,拓展課堂外延伸學習。
- 4 回應關注事項(二)深化價值觀教育。
- 5 推行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
|
| |
| | |
| | |
|
宗教及道德教育科工作計劃大綱 (2019 / 2020)
一, 目的
宗教及道德教育科(中一至中六,必修科)
讓學生能夠:
- 1 認識福音真理藉以啟迪學生認識,體驗及實踐基督精神;
- 2 體驗基督的喜訊,建立積極人生觀及對人對事的尊重與欣賞;
- 3 對宗教和道德問題作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斷;
- 4 在靈性、道德及社會方面的觸覺有所提升;
- 5學生抱持積極的態度與其他宗教信仰者交往,並尊重他人信仰的權利。
倫理與宗教科(中四至中六,高中選修科)
讓學生能夠:
- 6 認識基督宗教;
- 7 對宗教和道德問題作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斷;
- 8 提升在靈性、道德及社會方面的觸覺;
- 9抱持積極的態度與其他宗教信仰交談,並尊重他人信仰的權利。
二. 注意事項
- 1 強項
- 1.1 本科倫理部份的性質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一般較容易理解及主動發問,課堂較為互動;
- 1.2 已舉辦多年跨學科或服務體驗學習,累積了經驗將倫理生活化;
- 1.3 學校接近堂區,可開拓空間互相合作,有助學生了解天主教信仰;
- 1.4 學生在本科的摘錄筆記及考試反思常規已恆常化;
- 1.5 教師具專業知識及態度,對學生及教學有熱誠;
- 1.6 教師具任教不同級別的經驗,主動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推動學科發展;
- 1.7 教區學校網絡及本校的視聽及其他教學資源庫提供豐富倫理與生活教學材料。
- 1.8 科組同事能與時並進,初步掌握電子教學及網上平台的使用。
- 2弱項
- 2.1 學生的自發學習及探索精神有待進一步提升(校外評核建議);
- 2.2 學生對時事的觸覺有待進一步提升;
- 2.3 學生的價值觀受社會風氣及同輩影響,需不斷了解及在教學焦點上作調整。
三. 目標
- 1 提升公開試成績。
- 2 回應關注事項(一)(I):培養學生終身自學素質。
- 3 回應關注事項(一)(II):深化電子教學計劃,拓展課堂外延伸學習。
- 4 回應關注事項(二)深化價值觀教育。
- 5 推行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
|
| |
| | |
| | |
|
宗教及道德教育科、倫理與宗教科工作計劃大綱
2018/2019
一. 目的
宗教及道德教育科(中一至中六,必修科)
讓學生能夠:
1.1 認識福音真理藉以啟迪學生認識,體驗及實踐基督精神;
1.2 體驗基督的喜訊,建立積極人生觀及對人對事的尊重與欣賞;
1.3 對宗教和道德問題作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斷;
1.4 在靈性、道德及社會方面的觸覺有所提升;
1.5 學生抱持積極的態度與其他宗教信仰者交往,並尊重他人信仰的權利。
倫理與宗教科(中四至中六,高中選修科)
讓學生能夠:
1.6 認識天主教及本港其他的主要宗教;
1.7 對宗教和道德問題作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斷;
1.8 提升在靈性、道德及社會方面的觸覺;
1.9 抱持積極的態度與其他宗教信仰交談,並尊重他人信仰的權利。
二. 注意事項
2.1 強項:
2.1.1 本科倫理部份的性質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一般較容易理解及主動發問,課堂較為互動;
2.1.2 教師對學生及教學有熱誠;
2.1.3 教區學校網絡及本校的視聽及其他教學資源庫提供豐富倫理與生活教學材料。
2.1.4 學校接近堂區,可開拓空間互相合作,有助學生了解天主教信仰;
2.1.5 已舉辦多年跨學科或服務體驗學習,累積了經驗將倫理生活化;
2.1.6 老師對天主教教義熟悉,能用於教學中。
2.1.7 新任教的老師已基本掌握課程,有助推動學科發展;
2.1.8 學生在本科的摘錄筆記常規已恆常化。
2.2 弱項:
2.2.1 學生的自發學習及探索精神有待進一步提升;
2.2.2 學生學習較被動及對時事欠觸覺及興趣;
2.2.3 學生對生命和價值觀的看法因受社會風氣的影響,未能正確掌握。
三. 目標
宗教及道德教育科(中一至中六,必修科)
3.1 培養學生終身自學素質,讓學生在學習中更積極主動及有責任心;
3.2 培養學生在課堂外進行延伸學習;
3.3 鼓勵學生繼續認識天主教學校的五個核心價值,培育學生成為正向彩天人;
3.4 培育學生結連1819學年社會發生的事件,具體活用學習知識於日常生活;
3.5 繼續陪同學生熱愛生命,建立基督徒的良知、人生觀與價值觀,並能活出正向的價值觀;
倫理與宗教科(中四至中六,高中選修科)
教導學生:
3.6 有關道德對個人與社會的重要性;
3.7 有關宗教的起源、律例、形式及其至今仍具有影響力的原因;
3.8 當代有關宗教與倫理議題的重要觀點;
3.9 繼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3.10 與持有不同信念和價值觀的人進行客觀討論;
3.11 以證據和合理論點為依據,進行有關宗教意義問題的辯論;
3.12 尊重他人及生命;
3.13 欣賞宗教及文化的差異;
3.14 熱切尋求生命的意義和真理;
3.15 培養學生終身自學素質,讓學生在學習中更積極主動及有責任心;
3.16 培養學生在課堂外進行延伸學習;
3.17 針對歷屆公開考試試題及應試技巧,提升學生應試能力。
|
| |
| | |
| | |
|
「宗教及倫理科」工作計劃大綱
2017/2018
一. 目的
宗教及道德教育科(中一至中六,必修科)
讓學生能夠:
1.1 認識福音真理藉以啟迪學生認識,體驗及實踐基督精神;
1.2 體驗基督的喜訊,建立積極人生觀及對人對事的尊重與欣賞;
1.3 對宗教和道德問題作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斷;
1.4 在靈性、道德及社會方面的觸覺有所提升;
1.5 學生抱持積極的態度與其他宗教信仰者交往,並尊重他人信仰的權利。
倫理與宗教科(中四至中六,高中選修科)
讓學生能夠:
1.6 認識所天主教及本港其他的主要宗教;
1.7 對宗教和道德問題作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斷;
1.8 提升在靈性、道德及社會方面的觸覺;
1.9 抱持積極的態度與其他宗教信仰交談,並尊重他人信仰的權利。
二. 注意事項
2.1 強項:
2.1.1 本科倫理部份的性質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一般較容易理解及主動發問,課堂較為互動;
2.1.2 教師對學生及教學有熱誠;
2.1.3 教區學校網絡及本校的視聽及其他教學資源庫提供豐富倫理與生活教學材料。
2.1.4 學校接近堂區,可開拓空間互相合作,有助學生了解天主教信仰;
2.1.5 已舉辦多年跨學科或服務體驗學習,累積了經驗將倫理生活化;
2.1.6 老師對天主教教義熟悉,能用於教學中。
2.1.7 去年新任教的老師已基本掌握課程,有助推動學科發展。
2.2 弱項:
2.2.1 難以準確評核學生倫理價值是非觀。
2.2.2 學生的自發學習及探索精神有待進一步提升;
2.2.3 學生學習較被動及對時事欠觸覺及興趣;
2.2.4 學生對生命和價值觀的看法因受社會風氣的影響,未能正確掌握。
三. 目標
宗教及道德教育科(中一至中六,必修科)
3.1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更積極主動及有責任心;
3.2 鼓勵學生繼續認識天主教學校的五個核心價值,培育學生成為五德兼備的人;
3.3 培育學生結連1718學年社會發生的事件,具體活用學習知識於日常生活;
3.4 繼續陪同學生熱愛生命,建立基督徒的良知、人生觀與價值觀,並能具體活出正面的價值觀;
倫理與宗教科(中四至中六,高中選修科)
教導學生:
3.5 有關道德對個人與社會的重要性;
3.6 各主要倫理體系的歷史及其歷久不衰的原因;
3.7 有關宗教的起源、律例、形式與禮儀的知識;
3.8 宗教創始人及其至今仍具有影響力的原因;
3.9 當代有關宗教與倫理議題的重要觀點。
3.10 繼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
3.11 與持有不同信念和價值觀的人進行客觀討論;
3.12 以證據和合理論點為依據,進行有關宗教意義問題的辯論;
3.13 尊重他人及生命;
3.14 欣賞宗教及文化的差異;
3.15 熱切尋求生命的意義和真理;
3.16 針對歷屆公開考試試題及應試技巧,提升學生應試能力。
|
| |
| | |
|